据中国医药报黑龙江讯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张瑞芹教授等人自行设计并改良了小儿骶管麻醉方法,至今已有100多例小患者应用这种麻醉方法,临床效果确切,完全能够满足手术和术后镇痛的需求。
据专家介绍,以往小儿腹部、会阴部及下肢手术麻醉多采用硬膜外或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操作复杂,要求技术高,不易掌握,容易造成一些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且全身麻醉费用较高,术后易出现缺氧及肺部并发症。传统的小儿骶管阻滞是经骶裂孔穿刺。穿刺前须先辨明骶骨角和骶裂孔,先于皮肤成45°角进针,遇到骨质后再成30°角进针,而正常人约有20%的骶管呈解剖学变异,骶裂孔畸形或闭锁者占10%,这使得骶管阻滞失败率较高。同时,小儿骶管内血管丰富,传统穿刺方法易损伤血管引起血肿,局麻药误注血管的几率也明显增加,易产生致命性的局麻药毒性反应,且容易穿破硬膜,造成麻醉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即全脊髓麻醉。
张瑞芹根据幼儿(1~7岁)骶骨没有骨性融合,各椎体间由韧带或致密的结缔组织结合,硬膜囊截止于第2骶椎的解剖学特点,改良小儿骶管麻醉方法,用专用针头选择骶2~3或骶3~4垂直进针,有落空感或针尖触及骶管腹侧面,回吸无血液或脑脊液,即可注入局麻药。据悉,这种改良的小儿骶管阻滞方法操作简单,损伤小,效果确切,患儿术后清醒快,利于身体康复,也缩短了住院时间